《长安的荔枝》影评
Runhang / 2025-07-29
电影《长安的荔枝》上周五在北美上映。影片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之前读过马的《食南之徒》,不是很喜欢,过于“嘻哈文学”了。对导演和主演大鹏的印象还停留在高中时期看的《屌丝男士》,主演还有《万万没想到》里的王大锤,心想这样的组合能拍出什么样的喜剧电影呢?
以为就是花二十美金进电影院笑一笑,但是殊不知这戏反而看完有点虐心 - 观众走的时候都没笑。
1. 实验之精神
高中生物里我们学过修道院的孟德尔数豌豆的故事。试验、重复、对照;再扩大试验范围,继续重复试验,最后得到遗传学第一条铁律。在电影中,我看到了这样的精神。 在只有马车的年代,要把荔枝从岭南运到千里之外的长安皇城贵妃的手里,仿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则腐坏。李善德先制定出了五条路线,即五个试验组,并让每个组的人,每天都记录荔枝的色泽和味道。 后面考虑到不同组别人员之间体力和马匹的差异,他对每一条线路又加了三个试验重复。这不就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内容吗?有的时候我们因为缺乏科研经费并不能像电影里那样请那么多可靠的“合作者”,每天用信鸽传递实验数据。但是,这种方法论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2. 生错了时代
李善德在电影里被人骂蠢蛋,原因就在于他坚韧的去做在别人来看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执拗是科研必备的精神,看上去傻傻的,因为他和这个时代的主流完全不匹配。其实,他起初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但是他说:“想看看自己跌倒的时候离终点会有多远”。我说他生错了时代,因为右相杨国忠帮他是想自己渔翁得利,在圣上面前邀功。 同时,还有宦官要给他设置重重阻碍,因为他们都没做到,却让他一个平平小官做到了,等于是打他们脸。岭南的地方官员也是只顾自身的利益。至于具体什么事情不谈,帮圣上达成任务最重要。 荒谬的是这样的一个科研奇才做的事情是给圣上的妃子的生日上送上一种水果,讽刺的是妃子最后一个也没吃。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样的科研奇才鼓励激励他们去研发别的东西,那片土地是不是要早其它地区的文明发展出汽车,飞机,大炮?
3. 草菅人命
在电影里,为了加快运输速度,中途100多个驿站要随时待命,到了后,换马换人。但是,由于上面的贪污,驿站的人已经都吃不饱饭,被压榨到必须丢掉自己的家园而逃跑,而权贵还在长安饮酒作乐,这是如何的一种荒唐。 荔枝园的主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家过世的父母种下的荔枝树一颗颗被砍下,她并不在乎朝廷给的钱,她只是一个看着这些树就想着父母还在身边的理想主义者。朝廷下达的30颗,下面的人害怕中途损失给订了100颗,地方怕担责最后砍了300颗。这是什么? 这是沟通渠道不透明,惩罚奖赏制度不透明导致的,是根根本本的制度问题,不是人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民族的劣根性。
总结
这部电影是披着喜剧皮衣和虚构叙述得以保全自身上映的社会批判反思作品。首先,实验之精神,一丝不苟的老实人却被迫研发出了在当时最最最没用的东西,可能对权贵的猎奇有一丝作用。科技的伟大是改变全人类的,不是给特殊优待人群的更优的解决方案。 第二,这部片子展现了一个僵化了的制度下,有好事官僚争相斗艳,出事官僚害怕担责,百姓是一文不值的牺牲品。第三,这部片子虽然虚构,时代背景是古代,但是它还可能发生,如果权利和课题的方向没有控制好,人类还可能往着错误的方向走,纵使有一群天才在那里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