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hang Shu

打开可能性

Runhang / 0001-01-01


四川大学刘莘哲学教授访谈 - 他眼中的「可能性」。

对于人,震惊的情绪非常重要。在贫乏的时代,有了某种“丰厚”,它和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贫乏和丰厚是一体的。 由于知道的少,产生震惊感就很频繁,由此会产生去探索的动力。但是,现代很难再有震惊感,因为网络给我们看到了丰富的世界。

看过去,去思考,世界的展开方式。文化变化,时代差异是又快又大,导致

艺术可以松开板结了的人生,艺术给了我们陌生感,你在那一刻有了“震惊感”,而不是把生活的一切当理所因当。艺术作品一下子给你把现实性中拉到了可能性中。 一个艺术家对一个艺术的表象和我们理解的表象可能完全不同,在这样的陌生感中,我们就把可能性拓宽了。

人和自然的根本区别是,自然是不会有自主性,而是具有思考能力的。宇宙之广但是不能思考其广,人之渺小但是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人生的每个阶段需要打开人生的可能性,还需要打开认知世界的可能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短视频把人框在了一个纬度,文字是没有维度边界的,不同的人阅读时,脑部电波都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读书那么累,因为相比于躺在沙发上看爽剧,读书的时候你是在无限维度的可能性中穿越。

以前没有工具的年代,问题很多,需要沉淀和追问,AI工具给了我们一种非常表面的答案,追问是越来越少了。当然,特别优秀的学生例外,工具也可以利用的很好。 最糟糕的就是就不爱提问的学生更加不思考了,写的作业有很浓的“塑料味” - 比如,哲学作业是需要和课堂的探讨发生关联的,因此很容易写出那些“四平八稳”的东西, 它还是浮于表面的思考,和上没上几个月的课没有一点关系。

行走在可能性的世界中,可能很多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很多问题并不是被解决的,它是“消失了”。

推荐书籍有《毛毛》 -米切尔·恩德